建议在运动时,使用公式“180-年龄=□□次/分”(最佳运动量心率)来科学地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大小,目前此方法也是被体育科学界证实为最有效、最科学的一种手段。例如:某人是62岁、那么该人在运动锻炼时的最高心率(即最高脉搏次数)应该在180-62=118次/分之内。
2.拓展概念
另外,再了解一下"基础脉搏"的概念,他能帮助了解在参加完一段时间的健身运动以后的身体变化情况,以及检查这一段时间运动量是否适当。
如果每天"基础脉搏"保持不变,说明反应正常,运动量适中;如果明显增快,甚至每分钟增加次数超过10次以上,说明运动量过大,应及时减少运动量;如果"基础脉搏"变慢,则常表示心功能增强,每搏输出量增加,心脏代偿能力增强;如果过慢,少于50次/分钟,且出现头晕、乏力等症状,应去医院检查,防止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。
"基础脉搏"的测量方法是:每天早晨初醒时测量的脉搏,测量时要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,所以又称为:"安静脉搏"。
3.新闻报道
科学运动防治椎间盘突出(2015-10-17 05:30:00 来源: 广州日报(广州))
上海大师赛激战正酣,赛季末大牌球员多少都有些疲劳。通常,网球运动对关节部位损伤最为严重,比如,膝盖、手腕、脚踝,当然还有腰背部肌肉,彭帅今年退出法网公开赛,并最终提前结束整个赛季,就是因为腰椎伤势复发。
对于腰伤的起因,彭帅的教练马伟开称,与冬训练得太狠有直接关系,而且团队没有及时做出调整。而彭帅则透露,腰椎伤势具体表现为脊柱底椎的椎间盘侧突,而且已经压迫到了神经。“比如说我想跳,或者是做一个动作,可是压到神经以后我本能性是做不出来的。”根据拍片检查的结果,医生发现彭帅的腰椎底端有一截“黑”了。一位网球界资深人士曾提醒过彭帅,移动迟缓导致的偷步以及手臂竭力救球产生的强制牵引效应,长期以来会给腰部造成极大的负担。
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讲,过度牵引或者长时间静坐挤压,都会导致腰椎劳损,引发椎间盘突出等疾患。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通过科学运动来防治椎间盘突出呢?
脊椎的节与节之间的“软垫”叫椎间盘,它柔软有弹性,在人体活动时起缓冲外力的作用。椎间盘的周围是肌肉和韧带,它们像软盾牌一样,保护着椎间盘。时间久了,椎间盘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在外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功能,椎间盘就会老化、破裂。
防治这一疾患,最好的办法是锻炼椎间盘周围的肌肉和韧带,从而让椎间盘逐渐回复原位。遗憾的是,人们常做的跑步、举重、骑车等健身运动,只能使四肢强壮,而腰背、颈部的肌肉和韧带很难得到锻炼。
运动医学专家推荐了两种行之有效的运动方法。
一种是站立姿势,肩向后平移,双臂轻轻向后,双手掌平伸,掌心相对或向后,模拟燕子俯冲时收起翅膀的动作。以腰底部为中心轻轻向前,从侧面看略有点“挺肚子”的感觉。每天早晚各一组,每组50次。
还有一种是在一张床或者地板上,采用俯卧的姿势,脸部朝下,双臂以肩关节为支撑点,轻轻抬起,手臂向上的同时轻轻抬头,双肩向后向上收起(肩胛骨收缩)。与此同时,双脚轻轻抬起,腰底部肌肉收缩,尽量让肋骨和腹部支撑身体,持续3~5秒,然后放松肌肉,四肢和头部回归原位休息3~5秒再做。每天可做30~50次,次数逐渐增加。
据记者观察,男单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的体能师就帮助他做身体的逆向拉伸训练,他的身体柔韧性相当好,头脚慢慢接近形成卷状,这也是一种对躯体肌肉和韧带的反向运动方法。可见,适度的超常规的身体训练方法,可以在帮助人体缓解疲劳的同时,增强运动机能。
秋季运动健身宜科学合理(2015-10-16 12:25:23)
近年,跑步逐渐被更多人所喜爱。大家选择的运动方式多为跑步和慢走。
对此,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、副主任医师董盛表示,天气逐渐转凉,最好的运动方式为爬山、慢跑、散步等有氧运动。他进而介绍,在秋季运动中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关注。
首先,运动时间不宜过早,秋季时分早晚温差较大,清晨气温过低,体质差的人容易感冒,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防的作用,还会引起身体不适。
其次,在运动过程中尽量避免运动时间过长,运动时间过长容易出汗,“汗为心之液”,中医认为阴加之阳则为之汗,如果运动量过大容易出汗,皮肤的汗孔开阖过度,这时的天气又较为凉爽,寒气容易通过皮毛进入肌体,从而引起一些疾病。
北京城市学院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王国宝也提醒大家,在秋季运动尤其是登山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。爬山会面临山里山外的温差问题,王国宝提示大家在登山前做好应对气温变化的准备。
对于老年人,王国宝建议选择体能消耗较小的活动,如太极拳、慢走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开始逐渐退化,因此要格外注意运动项目的选择。
对于常年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人士,专家建议可以多走出办公室进行登山、慢跑等运动,如果实在没有时间,可以在办公室做一些瑜伽、太极拳等柔和的拉伸运动,有助于通络筋脉。
真正肌肉男”需要科学锻炼(发布时间:2015-10-12 22:03:34)
经过科学的,有针对性的器械健身锻炼,能使人体肌肉越练越发达。因为肌肉作功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,运动结束后,经过适当的休息,肌肉中的营养又很快得到补充,而且补充的量会比所消耗的还要多,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“超量恢复”。正因为“超量恢复”的缘故,肌肉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,使的肌肉越练越发达;脂肪层越来越薄,直到适度为止。
脉搏(心跳率)与训练的关系
在初练健美时,运动时的脉搏应掌握在每分钟 脉搏( 脉搏=220-年龄数)的60%-70%之间,锻炼2-3个月以后可使脉搏提高到70-85%之间。健美锻炼时配的音乐节奏与心率也有一定关系,健康成人理想的脉动节律应为每分钟60次左右,每分钟在60拍左右的节奏(即中速)与人的正常生理节奏正好共振。如果音乐取这种速度的节奏最使人保持心身平衡,血脉呼吸平稳,既不兴奋又无抑制,是调养生理的 节奏(瑜珈功音乐都取这种节奏),而选择慢于每分钟60拍左右的音乐节奏,就有抑制、迟缓人类生理节奏的作用(催眠就是这类节奏)。反过来,如果选择每分钟快于60拍左右的音乐节奏的,就有兴奋性,能促进生理生化的效果,如Disco音乐节奏,每分钟120拍左右,这正是几乎比生理节奏快一倍的速度,能使机体的生物活性物质被激发,情感也随之兴奋起来。总之,在健美锻炼时,我们要根据每人的年龄、身体状况等不同情况,掌握好脉率,选择适宜的音乐节奏,这样,才能对机体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。
为什么要锻炼(锻炼的必要性)
1.增加抵抗力身体健康:经常参加锻炼能使肌肉发生质的变化,使肌肉的肌糖元、肌球蛋白、肌动蛋白和肌红(血红)蛋白等含量增加。能增加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。使身体更为健康。
2.促进新陈代谢:经常参加锻炼能使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,有肋于身体的新陈代谢。
3.身体强劲有力:经常参加锻炼能使肌纤维增粗,肌肉横断面和体积增大,使身体强劲有力。
4.肌肉紧实: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一般表现为肩部、腰腹部,臀部及下肢肌群的肌肉松驰,皮下脂肪增多,肌肉弹性降低等等。
所以,经常参加锻炼是很是必要的。
透过有效的健身锻炼,可以加强肌肉力量,增大肌肉面积,减去过厚的脂肪层,一般来说,只要坚持3-4 个月的练习就可以初见成效,如果有系统地坚持10个月左右的时间,肌肉面积就可以增加5-15厘米。
怎样预防肌肉僵硬?为何会肌肉僵硬?
肌肉长时间、高强度地承受负荷,耗能多,氧债大,因而肌肉中便会堆积乳酸,使得肌肉的内环境发生变化,如血糖降低等,这时肌肉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。这是一种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,也是机体保护性抑制的反应和“自卫信号”。主要表现为动作不协调,注意力分散等,这说明肌肉已经疲劳,如果不注意调整和休息,肌肉就容易产生僵硬现象。
肌肉僵硬的影响
一般力量较差或中断练习时间较长的人,突然进行大重量、高强度的练习,容易造成肌肉负荷量过大,供氧不足,大量代谢产物(乳酸,二氧化碳)堆积在肌肉里,会使肌肉产生僵硬现象,有时便会引起肌肉抽筋。肌肉抽筋后,其收缩和伸展的幅度便会减小了,动作出现不协调(如果此时动作不熟练或用力过猛,肌肉还会拉伤,出现伤害事故)。出现这种情况后,大脑皮层会出现保护性,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,从而以加剧了肌肉的疲劳,如果僵硬的肌肉得不到放松和休息,其机能会越来越低,肌肉僵硬程度会越来越大。
那么要如何预防肌肉僵硬呢?
1.安排适当运动量和练习的强度和密度:应该从实际出发,合理选择强度、密度、时间性和数量,安排好运动量和练习的强度和密度。
2.训练要多变化:锻炼的肌肉群要全面,练习手段要多样,用力和不用力的肌肉要交替作功。
3.掌握肌肉放松的能力:应掌握肌肉放松的能力,每组每次练习结束后,应用抖动,深呼吸、按摩、热水浴等来充分放松肌肉,使其尽快消除疲劳。
4.正确掌握技术要领:正确掌握技术要领,注意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协调一致,减少不必要的作功和消耗。